2013年8月9日 星期五

[行腳] 一日農夫,田園生活


這天早上Emily約我到她家,一起幫鐘銘移植幾株樹苗至忠寮基地。移植對象有:香蕉、竹子、咖啡樹、筊白筍。說是幫忙,其實聊天成分居多,抓著相機記錄大家移植樹苗的珍貴過程。首先我們在Emily她老爸的筍園裡選定一株竹苗,展開挖掘工作,以單株為中心軸抓一個半徑挖一圈,掀開表土後才知道原來竹子是這樣生長開來的,本體的根部其實就是硬化的筍群,當我們吃的竹筍發展成這種硬度與規模的時候已經不可能咬的動,需要動用鋸刀才有辦法切出斷面。


花了近兩小時,鐘銘選定的那株竹苗越挖越發困難,越往下拓,越發現底下盤根錯節之多,於是我們放棄原先這株耗了半個早上的竹苗,另選一株靠近水源的竹子,它附近的土壤應該比較好鬆動。

沒想到這株花不到半小時就被鐘銘掘起,挖出第一株移植對象。Emily主動要幫忙挖香蕉,指定了一棵狀況不錯看起來也好挖的蕉苗,我們合力把它與另一株較大的本體分離,花了一點力氣。就在香蕉順利掘起的同時,Emily身為田調生態組長的敏銳度讓她瞄到一隻黃褐色青蛙,要我過去拍,小青蛙體態精緻迷人,不怎麼怕人,我小心翼翼接近牠,順利抓拍幾張照片。

發現少見的生物其實是非常喜悅的,我發現自己從一個排拒觸碰泥土的都市小孩進展到很能親近這些小傢伙,直到今天工作結束我已經可以徒手抓蚯蚓了。(我知道很遜但也算是有點進展吧)


咖啡樹已植入盆栽裡,直接連盆帶過去就好,筊白筍養在水田裡輕鬆一挖就連根拔起,挖掘工作結束我們休息片刻,補充了Emily與大姊私釀的青草薄荷茶(現摘薄荷葉),吃了肥美多汁的龍眼(少見的大顆),眾人一起分攤樹苗與耕具,騎車前往目的地-忠寮基地。

穿越幽林小徑、老磚瓦房,經過幾處田園社區與綿延的山景,我們來到鐘銘耕耘近半年的有機農場。這裡原先是淡水返農工作坊的耕作基地,土地為蔡家村所有,現在便宜租給有興趣的耕作者,Emily建議若
要搞耕讀計畫,這裡是不錯的選擇。

車停好後我往鐘銘走的方向望去,擋在眼前的是一片荒野蔓草,直到我們穿越層層高過腰部的芒草群,才發現裡面大有玄機。這裡有紅豆、綠豆、地瓜葉、空心菜、葡萄等,自然地野成一片;甘蔗、玉米、木瓜樹,長得健康又強壯。另外還有幾株少見的現地樹種被保留生養著。穿流作物之間的,是鐘銘花了大把心思導入的灌溉溝渠,水源是活的、流動的,映著午後豔陽,閃閃波光。


鐘銘的田沒有硬梆梆的棋盤式格局,也沒有特定的栽種對象(有什麼種什麼),他以一種有機、極具身體感的栽種方式(即興地)將作物植入營養的紅土中,不施任何肥料與農藥(據說此地的土壤累積了三十年休耕晶華)。鐘銘說他來田裡最多除除雜草籐蔓,其實沒有特別認真的在顧。

移植樹苗的工作,挖掘困難,植入卻相對簡單,我們步調輕鬆地種下今日的成果,幾個人並坐在一棵被蘇力颱風吹倒的大樹上喝茶聊天。這棵樹並沒有因為倒下而折斷,反而像換了個向度生長一般,根,紮得很實,樹葉,依然脆綠。鐘銘聊到自己未來半農半政的生涯想像,讓我想起三國時代的謀略家如曹操、劉備,在政治上耕耘,平日卻有務農的習慣。這兩種生活是相互平衡的,務農是政治家紓緩壓力與自癒的方式,也能在勞動的過程中體悟與自清。


漫談之餘,眼尖的
Emily發現鐘銘種的玉米已經接近熟成,建議採收,於是我們現場將幾株較飽滿的玉米扭下,撥開外層的夾葉,裡面透出金黃閃閃的玉米顆粒,有人建議直接生食,我從沒說聽過玉米可以生吃的,雖然看起來是很可口,但甘ㄟ好呷?

再多疑慮不如一口咬下去,鮮、脆、甘甜,怎麼會這麼好吃!味道清香卻沒有什麼土味,當下還真的有身後飛出兩條龍的錯覺(詳見漫畫小當家),特別知道它的栽種方式,整組無農藥殘留,味道好像又更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