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6日 星期四

[動態] 㪋部(hàn)-文化行動團體

今天早上在與友人閒聊的狀況下,手誤打出一個錯字,這個字卻意外成為我們尋覓已久的組織名稱:「㪋」。


*在標準說文解字中,這個單字有以下幾個意思:

1. 捍衛;護衛。 2. 抵禦;抵擋。3. 抵制;抗拒。4. 觸犯;違犯。

而我自己的解讀是:

「旱」:土地乾裂。

「攴」:槍枝。


似乎找不到比這更適合土地運動的字詞了!「旱」也可解讀成土地受到剝削,延伸意義指涉土地徵收、都市更新等政策造成的農村萎縮現象。而槍桿子,暗示著抗爭者的武器、文化行動等。任何團體都需要一個準確的名字,方便其於體制內外運作一些事情。討論結果,目前定名為「㪋部」,它像是一個部落,具有逐水草而居的移動性,一放面可以解釋成部門(對應近日很夯的國防布)。想了兩個多月一直沒著落的命名,卻在誤植錯字的過程中被生產出來,也算是命運的糾葛吧。

註:在古時,「幹」、「扞」、「㪋」、「捍」諸字是可以通用的。

組織成員基本上都具備處理圖文論述的能力(ex: 破週報記者),換言之每個人都是㪋部這個主體的一部分,每個人都需要說話,並能有效的在平台上討論運作與生產之方向。
平台將致力於影音製作與文化行動之生產,同時協助NGO團體發展議題相關的小周邊,透過視覺設計將議題自身的媒體效應放大。除此之外也運作自主性(或與其他團體連線)的文化干擾(culture jamming)行動。

㪋部是具流動性的組織,這裡指的是結構上的部份。就像台灣大部分的NGO團體,㪋部沒有嚴謹的成員架構,但彼此都有近似的價值體系與認同,這也是支持㪋部結集的重要核心。此外㪋部盡量摒除權力關係,但有類似藝術圈策展人的執行長結集領導每次的行動。

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你到了一個嘸抗爭的所在,
嘸怪手,嘸人來拿你一世的血汗;
彼有樹仔與你厝內人的形影,你的厝起佇那。
返頭莫擱看,這嘸是你願望的故鄉;
目屎擦乎乾,面不通濕,愛笑笑佇那等阮到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段文字是919凌晨一點多,
友人賴謙德寫給大埔張森文大哥的送行詞,
因為看了很有感觸,立即就譜了簡單的曲。
下午跑去找謙德討論,
他說晚上有一位藝術家朋友在自由廣場舉辦追思會,
問我要不要去,
我答應了,並提議現場獻唱這首歌來送張大哥。

-以下是【公民行動】製作的現場記錄:
















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從植栽到耕讀計畫的開展

這一切應該不是偶然。

從搬來秀華姐家,每天面對田園山景,到結識淡海二期的眾大哥大姊,受到農村生活的超然品質所吸引,開始對農務產生好感。約六月底七月初,在友人阿古邀約下,我們在愷璜老師家庭院內闢了一塊小菜園。彼時手法非常的菜,對於種植的眉角還處於盜聽塗說的階段,依著店家指示照表操課,並不清楚種植本身即是一種生命經驗,技術的累積來自於親身試煉。

暑期幾次快閃颱風,栽種初期就遇上豪大雨,菜苗垂的垂、爛的爛,但總地還算小有收成(標準放低的話),一直到九月初,就連我自家陽台都累積了八盆植栽,室內也有一盆觀葉植物。

下圖是9月8號種下的小番茄苗,目前為止對於新土質與周邊環境適應良好(日照、濕度),今天已下了第一次肥。培養植栽初期真的讓我像強迫症者一般,一天三番兩頭就往陽台跑,神經兮兮的盯著植栽看,深怕它趁我不注意的時候葉片焦尾或過熱過乾(淡水夏季日照強烈)。陽台有六盆植栽都是Emily送我的,如果說是她領我進入植栽的螺旋,我想也不誇張吧,但說實在話我非常享受當下照顧的過程。

前兩天接到小媽睿婕的農務邀約-林錦豐大哥願意無償出借自家農地給我們做一些生產,我想當初醞釀的耕讀計畫終於有些眉目了,在中秋節過後我們將啟動,關於重建人與自然的關係,如何透過藝術與農務的協力生產,展開社群與土地的重新對話,9月底將會有初步結論與方向。


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超時空:偉士牌環球之旅

淡海新市鎮一期新式住宅

也許我們心中都存在著對於美好地景的構圖吧。今天下午騎車繞至新市鎮一期,想做些調查記錄,手上的相機快門卻沒按過幾下。捕捉美好事物一直是拍攝者最直接的欲望,但眼前布局上不存在美學調和過的建物,各自霸道貪婪的佔滿分得的土地,讓我胃口盡失,於是放棄拍攝,持續驅車前行,直到眼前終於出現揪住心窩的東西。

上圖這張照片是某建商創造的異國風景,但觀者必須發動想像力方能就字面上的表述移動到所在地。是的,這個有如觀落陰的超時空阿Q精神移動住宅,除了字面上的「西雅圖」,建築本體毫無文化地景上的說服力。騎著偉士牌移動的我,突然有一奇想:我想騎偉士牌環遊世界。

是的,MOD摩德風在台灣是一直存在的偉士牌社群,每每假日風和日麗之時,眾偉士迷分北中南的呼朋引伴,相約一同騎車至某個景點拍大合照,儼然已成為本島偉士族群的MOD文化了。但環島還行,騎機車環遊世界就沒有人挑戰過了,一來偉士牌修理不易,搭船跨海本身又失掉一些完成度,因此未曾聽過有人實行。

在島上各地林立的山寨異國風情,是否可以實現這項不可能的任務呢?

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行腳] 淡水夕照-龍蝦嶼

位於義山里邊境的龍蝦嶼,是清代移民者過鹹水的非正式登陸之地(上岸者多為獨身的羅漢腳)。這裡過去是老淡水人抓取鰻魚苗的所在,也是岸釣者釣取黑雕與臭肚的私房景點。




2013年9月4日 星期三

淡金路上的泡沫幻影

如果這張巨幅廣告只是一件裝置作品,夜晚路燈照耀下其實還有一種詭譎的美感。

可惜他不是。這張大圖乘載了台灣社會普遍中產階級的幻想,一個升格的夢,來自資本家與政客合謀的商品邏輯下,美好未來的想像。但在所有的大型看板、電視機廣告、報章雜誌上,並不會明示你慾望的代價是什麼,既得利益者只需要你買單,進入一個生產與消費的螺旋,然後等著作收漁翁之利,在極快速與消耗的過程中蠶食這塊土地與其文化。

前陣子出車禍,肇事人正好是淡水區公所道路工程的工班,在和解過程中,工班的領頭告訴我,那些淡海新市鎮的房子,他完全不敢住,也叫我不要買。因為他們這些管工程的都知道,現在營造商為了縮短建造時間、降低售屋成本,會將原本耗時28天的水泥工程,壓縮至14天就拆模。這意味著什麼?正是偷工減料的意思。

建商為了圖利自身,罔顧居住者的性命安危,只要建築能換成白花花的鈔票就好的心態,令人不敢恭維。只是這樣的內幕,對於相信廣告與主流價值的順民,又如何能被展開與討論呢?資訊充滿的年代,真相真的是很廉價阿。